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不惑
释义

基本解释

不惑 bùhuò
(1)
 
[without doubt;with full self-confidence]∶遇事能明辨不疑
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2)
 
[the age of 40]∶四十岁的代称
四十而不惑

英文翻译

1.[书]

详细解释

(1).谓遇事能明辨不疑。《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唐 韩愈 《伯夷颂》:“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2).《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唐 李復言 《续玄怪录·木工蔡荣》:“﹝ 荣 ﹞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潜祝土地,自总角至於不惑,未尝暂忘也。” 清 方文 《初度》诗:“行年将不惑,学道尚无闻。” 周作人 《死之默想》:“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成语(Idiom):不惑

发音(Pronunciation):bù hu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不再迷惑,不再疑惑。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惑是指人到了四十岁时,已经不再迷惑,不再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不惑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年过四十,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磨砺,对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看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惑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为政》中的一句话:“四十而不惑。”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四十岁时的感慨和总结。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惑是由形容词“不”和动词“惑”组成的,表示不再迷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过四十,已经不惑了,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她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难,现在已经不惑了,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不惑”与“四十而不惑”这句经典的成语搭配记忆,四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到了这个年龄,人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力,不再迷惑。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年龄和人生阶段相关的成语,如“不惑之年”、“不惑之志”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的爸爸今年四十岁,已经不惑了,他总是给我很好的建议。

2. 初中生:我觉得到了四十岁才能真正不惑,因为那时候才有足够的经历和智慧。

3. 高中生:四十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到了那个年纪,人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迷惑。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5/2 9: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