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方召 |
释义 | 基本解释亦作“ 方邵 ”。 西周 时助 宣王 中兴之贤臣 方叔 与 召虎 的并称。后借指国之重臣。《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实扞城所寄,国之 方 邵 也。” 隋 卢思道 《劳生论》:“ 方 邵 重臣,外扬武节。” 唐 李华 《卢中郎斋居记》:“庙堂有风力之臣,征镇皆 方 召 之老。”《旧唐书·太宗纪上》:“ 周宣 驱驰 方 召 ,亦能制胜 太原 。” 成语(Idiom):方召 发音(Pronunciation):fāng zh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被召唤的人立即回来或前来。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方召是由“方”和“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方”指方向,表示朝向某个地方;“召”指召唤,表示召集或召唤某人。方召的基本含义是指被召唤的人立即回来或前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召唤他人时的迅速回应和行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方召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召唤他人时对方迅速回应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工作场合、军事行动、家庭生活等各种场景中。例如,上级召唤下属时,如果下属能够方召,表示他们能够及时回应上级的召唤,表现出高效的工作态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召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据说,战场上,将领们为了指挥士兵,常常需要召唤士兵做出各种行动。而那些能够迅速回应召唤的士兵,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方召。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工作中,领导方召时,我们要能够及时回应。 2. 在军事演习中,士兵们能够方召,展现出了他们的战斗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方召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迷宫中迷路了,然后突然听到有人召唤你,你立刻朝着声音的方向行动,这样就能够方召。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方召相关的成语,如“召之即来”、“来者不拒”等,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方召,我们要立刻回到教室。 2. 初中生:队长方召,我们要迅速集结。 3. 高中生:领导方召,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 4. 大学生:研究生导师方召,我们要及时回复邮件。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