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三部伎 |
释义 | 基本解释唐玄宗 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 清 吴伟业 《洛阳行》:“殿内遂停三部伎,宫中为设八关斋。”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成语(Idiom):三部伎(sān bù jì)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bù j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戏曲中的三种技艺,即唱、念、做,也泛指各种技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部伎源自戏曲,指的是表演艺术中的三种技艺:唱、念、做。唱指的是歌唱;念指的是念白,即演员念出角色的台词;做指的是表演动作、舞台动作。这三种技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场戏剧表演。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必须掌握这三种技艺,才能完美地呈现角色和故事。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三部伎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掌握多种技艺或才能,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和专长。此外,三部伎还可以用来比喻一个人学习多种技能或领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部伎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形容戏曲演员的技艺。后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部伎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个真正的三部伎,既会唱歌跳舞,又会演戏。 2. 这个团队的成员各有所长,真是一个三部伎的组合。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三个汉字“三部伎”进行分解记忆。例如,将“三”与“部”联想为一个戏曲演员,将“伎”联想为演员的技艺。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以及其他与表演艺术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想成为一个三部伎,既会唱歌跳舞,又会画画。 2. 初中生:他是个真正的三部伎,不仅会踢足球,还会弹钢琴。 3. 高中生:我希望成为一个三部伎,在学术、艺术和体育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