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中山舰事件 |
释义 | 基本解释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亲信传达命令,调中山舰到黄埔待命。当中山舰抵黄埔后,国民党右派分子即散布谣言,说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擅调中山舰至黄埔“阴谋暴动”。3月20日,蒋以此为借口,实行戒严,扣留中山舰,逮捕李之龙等,并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时称“三·二事件”。由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妥协退让,使蒋的阴谋得以实现。 成语(Idiom):中山舰事件 发音(Pronunciation):zhōng shān jiàn shì jià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一个事件或事故的发生与中间人无关,但其却被牵连或承担责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中山舰事件是指中国清朝末年,1894年发生的一起事件。当时,日本与中国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山舰是中国北洋舰队的旗舰。然而,在战争初期,中山舰却在威海卫被日军击沉。尽管这起事件与中山舰的船员无关,但清政府却将责任归咎于船长李鸿章。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来形容一个事件的发生与中间人无关,但却被牵连或承担责任的情况。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中山舰事件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某个事件中被冤枉或承担无辜的责任。例如,当某人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出了差错,但实际上并非其个人原因所致,可以用中山舰事件来形容他受到了不应有的指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山舰事件的起源是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发生在甲午战争期间。这起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成为了后来形成的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山舰事件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中山舰”指的是具体的事件,而“事件”则表示事情的发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发生的中山舰事件中成为了替罪羊。 2. 这个学生因为别人的错误而被迫承担中山舰事件的责任。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中山舰事件的历史背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舰船被击沉的场景,然后想象船员被冤枉承担责任的情景,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甲午战争和中山舰事件的历史背景,以及清朝末年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把我的错误也算到了小明头上,就像中山舰事件一样不公平。 2. 初中生:他在班级的一次集体活动中因为别人的失误被扣分,真是中山舰事件。 3. 高中生:在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中,校长却把责任推给了学生会,这真是中山舰事件的典型。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